橡膠、塑料用潤滑劑的作用機理及種類!
今天借鑒塑料中常用的潤滑劑來改善橡膠制品的脫模、擠出和注膠的流動性,其實很多塑料助劑可以應用到橡膠中,下面紅色字跡是我們常用的潤滑助劑。

潤滑劑作用機理
潤滑劑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間及物料和加工設備表面的摩擦力,從而降低熔體的流動阻力,降低熔體粘度,提高熔體的流動性,避免熔體與設備的粘附,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潔度等。需要添加潤滑劑的樹脂有:PVC、PO類、 PS、ABS、PA、PF、EP、UP、氨基樹脂及纖維素塑料等。但以在 PVC及 LLDPE中最重要。
依不同成型方法,其潤滑作用側重點不同:壓延成型——防止熔料粘輥 ; 注射成型——加速流動,提高脫模性 ; 擠出成型——加速流動,提高口模分離性 ; 壓制及層壓成型——利于壓板與制品分離。
常用潤滑劑品種
1.潤滑劑的分類
a.按潤滑劑成分分類 主要有飽和烴、鹵代烴類、脂肪酸類、脂肪酸酷類、脂肪族酰胺類、金屬皂類、脂肪醇及多元醇類等。
b.按潤滑劑的作用分類可分為內、外潤滑劑兩種,內、外潤滑劑的區分主要依其與樹脂的相容性大小。內潤滑劑與樹脂親和力大,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間的作用力 ; 外潤滑劑與樹脂的親和力小、其作用是降低樹與加工機械之間的摩擦。內、外潤滑劑之分只是相對而言,并無嚴格劃分標準。
·在極性不同的樹脂中,內、外潤滑劑的作用有可能發生變化。例如硬脂酸醇、 硬脂酸酰胺、 硬脂酸丁脂及硬脂酸單甘油酯對極性樹脂如PVC及 PA而言,起內潤滑作用 ; 但對于非極性樹脂 ( 如 PE及 PP)而言,則顯示外潤滑劑作用。相反,高分子石蠟等與極性樹脂相容性差,如在極性 PVC中用做外潤滑劑,而在 PE及 PP等非極性樹脂中則為內潤滑劑。
·在不同加工溫度下,內、外潤滑劑的作用會發生變化。如硬脂酸和硬脂醇用于 PVC壓延成型初期,由于加工溫度低,與 PVC相容性差,主要起外潤滑作用 ; 當溫度升高后,與PVC相容性增大,則變為起內潤滑劑作用。
2.常用潤滑劑品種
按潤滑劑的組成可分為:飽和烴類、金屬皂類、脂肪族酰胺、脂肪酸類、脂肪酸醋類及脂肪醇類。
·飽和烴類
飽和烴類按極性可分為非極性烴 (如聚乙烯蠟和聚丙烯蠟 )、極性烴 (如氯化石蠟及氧化聚乙烯等 )。主要用于 PVC無毒外潤滑劑。
a.液體石蠟:俗稱白油,為無色透明液體,可用作 PVC的透明性內潤滑劑,用量為0.5份左右。
b.固體石蠟:又稱為天然石蠟,白色固體,可用作 PVC的外潤滑劑,用量 0.1~1.0 份,用量太大會影響透明度。
c.微晶石蠟:又稱為高熔點石蠟, 外觀為白色或淡黃色固體, 因結晶微細而稱為微晶石蠟。潤滑效果和熱穩定性好于其它石蠟。在 PVC中用量較小,一般為 0.1~0.2 份。
d.低分子量聚乙烯又稱聚乙烯蠟:外觀為自色或淡黃色固體,透明性差。可用于 PVC擠出和壓延加工,用量一般為 0.5 份以下。
e.氧化聚乙烯蠟:為聚乙烯蠟部分氧化的產物,外觀為白色粉末; 具有優良的內、外潤滑作用,透明性好,價格低 ; 用量為 0.1~1.0 份。
f .氯化石蠟 同 PVC相容性好,透明性差, 與其它 潤滑劑 并用效果好。 用量 0.3 以下為宜。
·金屬皂類
既是優良的熱穩定劑,又是一種潤滑劑,其內、外潤滑作用兼有,不同品種側重稍有不同。常用的金屬皂類用于潤滑劑時加入量如:PbSt:0.2-1.0 份 LiSt: 0.6 份CaSt:0.2-1.5 份 ZnSt: 0.15 BaSt: 0.2-1.0 份。
·脂肪族酚胺
包括單脂肪酸酰胺和雙脂肪酰胺兩大類。單脂肪酰胺主要呈內潤滑作用,具體品種有硬脂酸酸胺、芥酸酞胺及蓖麻油酸酞胺等 ;雙脂肪酸酞胺主要呈外潤滑作用,具體品種有 N,N- 亞乙基雙硬脂酸胺及 N,N- 亞乙基雙蓖麻醇酸酸胺等。
·脂肪酸類
a.硬脂酸:是僅次于金屬皂類而廣泛應用的潤滑劑, PVC用量少時,可用于起內潤滑作用。用量大時,起外潤滑作用。硬脂酸的加入量一般低 0.5 份。
b.羥基硬脂酸 與 PVC相容性好,顯示內潤滑作用,但熱穩定性差。
·脂肪酸酯類
a. 硬脂酸丁脂:外觀為無色或淡黃色油狀液體,在 PVC中以內潤滑為主兼外潤滑作用,用量 0.5-1.5 份。
b.單硬脂酸甘油酯 代號 GMS,外觀為白色蠟狀固體,為PVC的優良內潤滑劑。對透明性影響小,加入量低于 1.5 份,可與硬脂酸并用。
·脂肪醇類
a.硬脂醇:外觀為白色細珠狀物,起內潤滑作用,透明好,在 PVC中用量 0.2-0.5 份。此外,還可用于 PS中。
b.季戊四醇:PVC高溫潤滑劑,用量 0.2-0.5 份。
- 上一篇:塑料潤滑劑作用機理與主要應用種類的介紹 2022/6/26
- 下一篇:如何解決PVC管件注塑常見問題? 2022/6/26